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 推进新征程案件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出台意见规范中管高校联合审查调查工作 持续提升执纪执法质效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行业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5-02-13  来源:民政部网站  字体大小[ ]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行业标准解读

  近日,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MZ/T 234-2024,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行业标准,自2025年2月1日起实施。现解读如下:

  一、《基本规范》编制发布意义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顺应广大老年人愿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基本规范》是国家层面关于家庭养老床位的首个服务标准,为各地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及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了工作指引,对于促进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深受“养老不离家”的文化传统影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其中有许多失能老年人亟需更加专业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十三五”期间,一些地方开始探索通过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十四五”期间,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实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截至2024年底,累计支持184个地区建设35.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探索形成了为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的有效模式,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缺少全国层面的标准规范,各地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存在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程序不够统一,服务质量和成效难以科学有效评估,服务提供主体良莠不齐、服务质量不高、供需不适配等问题。编制发布《基本规范》,能够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服务管理、质量评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利于指导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针对居家失能老年群体需求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照护服务,有利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保障居家失能老年人享受到连续、稳定、专业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二、《基本规范》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基本规范》在全面总结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实践做法和已有地方标准成果基础上,遵循规范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研究论证编制而成。

  一是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功能定位。《基本规范》界定了家庭养老床位的概念,明确家庭养老床位主要面向的是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为其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智能化配置、上门照护服务,通过将上门照护与远程支持、智能辅助等手段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照护服务。

  二是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基本规范》明确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是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GB/T 42195 -2022)国家标准被评定为轻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同时,考虑家庭养老床位有别于养老机构全日集中照护的客观情况,明确中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宜有相对固定的家庭照护者,为专业照护服务提供有效补充支持。

  三是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主体。《基本规范》针对居家服务场景特点和失能老年人照护刚需,从供需适配角度,明确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主体为依法登记、具备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统称为养老服务机构),并对服务主体专业人员配备、响应处置能力建设、服务内容公示、应急预案制定、隐私保护、档案管理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四是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内容、程序及要求。《基本规范》围绕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核心需求,比照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专业性明确相关服务内容。其中,针对适老化改造、智能化配置,明确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配置等改造方式和智能设备配置功能及要求,并以附表形式给出了改造和配置项目参考清单。针对上门照护服务,明确饮食照护、环境清洁等基础生活照护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内容及要求。同时,从服务流程上明确了从接受咨询、受理申请、开展评估、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服务实施到服务终止的一系列程序性要求,并就服务评价、投诉反馈与服务改进进行规范。

  五是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风险防控措施。考虑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身体、居家环境等情况千差万别,提供上门服务、紧急救援会出现不可控因素、面临诸多服务安全风险,《基本规范》提出在服务协议中明确潜在的安全风险、责任认定及分担机制,同时对于需要家庭照护者陪伴的老年人,要求家庭照护者在场,对服务过程进行音视频记录等风险防控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等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三、《基本规范》实施要求

  一是加强标准宣贯培训。组织地方民政部门录制解读视频、制作“一图读懂”、编制操作手册等,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基本规范》宣贯培训和应用推广,提高民政部门、行业组织、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理解、掌握和应用《基本规范》的能力和认识。

  二是加强试点项目引领。依托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试点示范项目,推动项目地区提升《基本规范》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试点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标准化引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标准实施监督。强化《基本规范》实施效果评价,畅通《基本规范》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动态记录《基本规范》实施过程中发现并反馈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认真研究,适时优化完善《基本规范》内容。

中国法制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